中国(厦门)数字影视产业高峰论坛暨第十三…
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承传统文化之源 展电影美学之新
11月2日下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的“金鸡电影论坛·学术论坛”在厦门天元酒店举行,论坛主题为“承传统文化之源 展电影美学之新”。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为论坛致辞。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作家、编剧冉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吴冠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音视频产业发展总监张凯等电影界的学术专家、创作者、评论家、行业专家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主持。
主持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
本次学术论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围绕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电影事业繁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开讨论。论坛邀请电影界学术专家、评论家、创作者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年度学术热点,以美学的视角,探讨如何建立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时代主流、观众和世界的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电影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赓续中华文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和期待,为人民群众提供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用更多的精品引领中国电影在未来的更大发展。
整场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年度关键词、报告发布、圆桌对话、新书发布五个环节。
主题演讲
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发表题为《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主题演讲,演讲从方法论的维度探讨了中国电影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多个路径,指出要以文化自信、艺术自信、美学自信推动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年度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
在年度关键词环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以“传统文化”为关键词,发表演讲《传统文化:中国电影叙事的创新资源》,他认为发生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叙事的提升,是中国电影艺术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中国电影传统叙事在创新基础上的回归,是当下中国电影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次对接,也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发表演讲《人工智能:AI技术的电影美学应用场景与前景》,他认为电影美学的功能是为电影艺术信息的有效传递或表达保驾护航,电影美学需要技术支持,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电影美学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旭光以“文化创新”为关键词,发表演讲《文化创新:想象力消费与中国电影的美学表达》,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想象力消费对中国电影文化创新的影响和呈现出的电影新美学表达。
报告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
报告发布环节共发布了两份报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联合发布了《2012-2022 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观察•2023 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2012-2022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观察”总结了2012年到2022年中国电影投融资的总体发展特点与趋势,分析电影投融资如何回归本质。“2023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从电影产业私募股权市场、电影上市公司分析、电影项目投融资及后疫情时代电影市场趋势、后疫情时代电影市场与消费复苏比较、地方政策影响五个方面对本年度电影投融资情况进行整体盘点及深入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音视频产业发展总监张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音视频产业发展总监张凯发布了《AIGC 人工智能与电影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关注AIGC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技术热点,技术原理,以及与电影领域的创新实践,包括AIGC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AIGC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圆桌对话
主持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
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主持,发起专家学者、电影主创和影评人的三方对话,讨论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时代主流、观众和世界的联系。
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
作家、编剧冉平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吴冠平
对话嘉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作家、编剧冉平,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吴冠平,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专家们认为,电影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机遇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传承和创新,是中国电影的时代命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照电影,探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当下观众的审美相结合,表现中华美学传统,体现时代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主持人:张卫 嘉宾从左到右依次为:霍廷霄,冉平,吴冠平,阿郎
新书发布
在新书发布环节,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发布新书《2022中国电影金鸡奖艺术评鉴》。作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二本,在承袭第一本艺术评鉴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评论在弘扬电影主流价值,推动电影创新发展引领电影美学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全书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金鸡奖评委为主体,集中对金鸡奖年度获奖作品及获奖者的艺术表现、创作突破进行专业评述;第二部分,以各领域的资深学者为主体,集中对金鸡奖年度提名作品及提名者的艺术探索进行全面、深入的整体性评述;第三部分,以金鸡奖年度获奖者为主体,对获奖作品的台前幕后及创作心路进行梳理,总结创作经验;第四部分,为今年新增内容,首度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这一至高荣誉纳入年度评鉴范畴,旨在通过对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美学风格、哲学思想及艺术人生作出客观理性与温暖感性的综合评述,给予当下电影创作者更多的启迪与力量。